可穿戴式裝置加速語音識別技術發展
其實語音技術已經發展了好一段時間,起先大多數都是出現在企業的客服專線,幾年前才開始運用于應用程序中;現在我們能在應用程序、游戲機、家庭自動化、機器人、可穿戴式裝置等應用領域中看到它。“該技術將會無所不在,”美商Nuance Communications的首席人機互動與對話設計師Tanya Kraljic表示:“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不斷演進,人們將會理解,這是一種與科技互動的自然方法。”
總部位于美國麻州的Nuance是一家語音與影像應用程序領導開發商,并號稱其目標是要重塑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系;其語音識別技術是蘋果(Apple)語音助手Siri的幕后推手,并催生了AccuWeather等知名應用程序。Kraljic表示,她在四年來看到她所任職的公司之語音技術大幅躍進,從只能簡單地透過聽寫的形式理解一組特定字詞,到能夠理解自然語言、讓使用者能真正與科技對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對系統說你的需要,不必擔心要如何表達,系統會理解你并采取行動。”
語音識別技術將無所不在
當然,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不過Kraljic相信,語音識別技術的下一次飛躍將會是一種會通知進行對話,對使用者的過去、喜好以及個人更了解,并能使用傳感器來取得更多環境信息的智慧系統:“我們已經在感知技術以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方面取得很不錯的進展,現在我們需要拓展智慧功能的極限。”
Kraljic 指出,可穿戴式裝置將有助于促進語音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因為很多該類裝置配備較小尺寸的熒幕、或是沒有熒幕,就會倚重語音形式的人機互動方案。Google Glass與Motorola的Hint免持式耳機,就是采用語音作為主要輸入方式的兩個案例:“這類裝置的出現將語音識別使用體驗又往前推了幾步;”盡管對科技產品說話感覺還是有點怪,她認為有一天社會風氣會因為便利性以及使用價值等因素而有所改變。